- 靈潤新舊二譯不同論
- 靈潤、 唐代僧, 貞觀年間, 曾奉敕入弘福寺任譯席證義, 他於菩提流支及真諦所譯的經典(稱為舊譯), 及玄奘所譯的經典(稱為新譯), 列出十四點不同之處, 此十四點的大要是: 一、 新譯謂眾生界中有一部分無性有情;舊譯則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。 二、 新譯謂二乘之人入無餘涅槃, 則永不歸入於大乘;舊譯則無餘還生, 終必回於大乘。 三、 關於‘不定性眾生回向大乘’, 新譯謂於分段身增壽變易, 以行菩薩道;舊譯則謂分段身盡, 而別生變易身。 四、 關於‘三乘種性’新譯謂法爾本有;舊譯則謂因緣所生。 五、 關於‘佛果’之事, 新譯謂理智各別(四智心品是有為生滅法, 理則是真如, 是體, 乃無為法)舊譯則為理智不二。 六、 關於‘鬚陀洹之所斷’, 新譯謂唯斷分別起身見;舊譯則謂亦斷俱生起身見。 七、 新譯謂五法不攝遍計所執, 又謂正智攝於依他起性;舊譯則謂五法應攝遍計所執, 正智應通於依他及圓成。 八、 新譯謂十二處十八界攝法已盡(謂真如亦攝在處、 界之中);舊譯則謂真如不攝於處、 界之中。 九、 新譯於十二因緣說為二世一重因果;舊譯則說為三世兩重因果。 十、 新譯但說有作四諦, 不說無作四諦;舊譯則說無作四諦。 十一、 新譯謂心所有法, 在大乘則於心王外別立心所;舊譯則謂大小乘皆同, 無有区別。 十二、 新譯謂心王、 心所同一所緣, 不同一行相;舊譯謂心王、 心所同一所緣, 同一行相。 十三、 關於‘三無性觀’, 新譯唯遮遍計所執;舊譯則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悉遮遣之。 十四、 新譯謂八識及相應心所各各皆能變現四分, 皆是緣起之本;舊譯則以緣起之本僅限於第八識。 二十五劃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